苹果手机客户端
安卓手机客户端
咨询热线:40086-95522
找服务商
关于我们
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
北京 [切换城市]
您的位置:爱佑汇 >墓地资讯 >殡葬资讯 >殡葬文化
祭祀是国人生活的重要内容,祭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国人通过祭祀活动,追忆先祖,传承孝道,涵养德性,在对生命表示敬畏的同时,表达报本感恩之情,抒发弘道扬善之志。这一祭祀文化现象,对于世道民风的敦化,对于个体生命的教化,都具有特别功能,至今仍不乏现实意义。 “祭祀”,在古汉语中称“祭”或“祀”。古时多单音字,少联用,类似于今人“道德”之于古人所谓“道”“德”。…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8:52已被阅读:507次
当你在博物馆看着那一座座被挖出来的精美古墓时,你也许会赞叹不已,完全被古人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所折服。从这些墓葬的结构和陪葬品来看,也可以知道墓主的身份尊贵,因为在封建等级森严的早期社会,一般人家没有资格来建设这么豪华的墓地。那么,早期社会贵族的墓葬结构是怎样的呢?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: 在原始社会早期,墓穴形式很简单,只在地下挖一土坑,墓坑一般较小,只能容纳…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7:09已被阅读:495次
傣族十分看重长者的丧事,认为去世的老人劳苦一生哺育几孙,现离开了人世,应倾全力办好丧事,将其送到阴间过上更好的生活。因为在古代先民意识中,认为死亡仅是阳间生活的结束,阴间生活的开始,所以要举行各种仪式和隆重葬礼,陪葬许多贵重物品,让死者到阴间生活富足,不愁吃穿。古滇国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,就是上述古先民思想意识的物证。花腰傣的丧葬习俗中,一直保存著古滇国遗风。现在虽然不再用贵重物品…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6:48已被阅读:721次
我国古代汉族中有“生有所养,死有所葬”的原则,把丧葬看做重大的庄严事情,元代也不例外。有元一世汉族的丧葬基本上承袭了周代丧礼的主要内容。但由于周代丧礼实在太繁复、琐碎,故而元代有所增改,还有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和与其他民族间来往的加强,元代汉族丧俗中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。 1、葬式中国元朝时期汉族人的丧葬礼俗 关汉卿杂剧《五侯宴》,“楔子”:“[正旦…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6:19已被阅读:1312次
1.祭祀有治理国家的功能 礼记:“禘尝之义大矣,治国之本也.”论语、子曰:“知禘之说者,治国其如示诸掌.”所谓“禘”,就是一种祭祀,又称殷祭,或祫祭.这种祭祀,每五年举行一次,就是联合群庙的总祭祀,“祫”祭则每三年举行一次,以表示国家太平盛治.可见祭祀为古代治国之本。中国文化祭祀的社会功能 今治国已非靠祭祀而已,乃要有真才实学,因…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5:56已被阅读:583次
虽然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,但习俗是在民间约定俗成的,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。考察中国传统民俗的成立,约略可以看出两条途径,其一为由上而下,由礼而俗;另一条则为由下而上,由俗而礼。丧葬礼仪也是如此,既有所谓儒家制定的礼,又有种种民间杂俗,前者具有浓厚的伦理化倾向,而后者则充满了宗教气氛。 丧葬礼仪中的民间杂俗大多是由于宗教的影响,因为几乎人类的所有宗教都以关心死…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5:36已被阅读:386次
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,又称秋祭、鬼头日、十月朝、祭祖节、烧衣节、授衣节等,因为在鬼节这天祭祀祖先的虔诚标志之一是哭,所以又叫“哭节”,与清明节、中元节并称中国三大鬼节。这一天,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祭奠先人,表达哀思。 民间传说,孟姜女新婚燕尔,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,修筑万里长城。秋去冬来,孟姜女千里迢迢,历尽艰辛,为丈夫送衣御寒。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,还被埋在…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5:12已被阅读:481次
树葬也称林葬、挂葬、悬空葬,主要是我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古老葬俗。它的基本葬法是将死者置于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上,一任尸体腐化。 在文献中对这种葬俗记载颇多。《北史·契丹传》在记述契丹葬俗时说:“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。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,经三年后,乃收其骨而焚之。”同书《室韦传》亦说:“室韦国,……盖契丹之类,其南者为契丹,在北者号室韦。……父母死,男女众哭三年。尸…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4:49已被阅读:353次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4:25已被阅读:910次
世界上大约再没有哪个民族因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而被大批屠戮的------除了中国人之外。准确地说,是中国的汉人,因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服,而被大批杀戮。当年他们是抗争了的,抗争的结果是:活人不许穿,死人可以穿。于是在大约三百六十年前,汉族人死去之后,才可以脱下别族的长袍马褂,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,并在脸上蒙一块白布,表示无颜见地下的列祖列宗。这一习俗,延续了三百多年,三百多年来,汉服只能作…
发布日期:2016-11-25 17:14:02已被阅读:772次
在线客服
在线咨询
在线客服:
9:00-18:00
客服热线:
40086-95522
官方微信
微信扫一扫
联系电话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