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爱佑汇 >墓地资讯 >殡葬文化

资讯中心

购墓指南

中国贵州遵义仡佬族的丧葬习俗

4100人已浏览 时间 : 2016-11-30 13:36:44

[ 手机扫码 ]

导语:  仡佬族当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谢世,活着的人深感哀痛,总要虔诚、隆重地举办丧事,以寄托哀思,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丧事礼仪及墓葬文化。  丧事礼仪纷繁复杂。一般有为之亡人洗身、换衣、装殓、开路、跷棺、择地、安葬等仪式。仡佬人认为父母的亡灵有三重意向,一是要去与先祖相会聚在另一个世界里,继续过群体生活,其生活方式要与先祖桢;二是要像在世一样生产、生活;三是会惦记儿孙,…

  仡佬族当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谢世,活着的人深感哀痛,总要虔诚、隆重地举办丧事,以寄托哀思,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丧事礼仪及墓葬文化。

  丧事礼仪纷繁复杂。一般有为之亡人洗身、换衣、装殓、开路、跷棺、择地、安葬等仪式。仡佬人认为父母的亡灵有三重意向,一是要去与先祖相会聚在另一个世界里,继续过群体生活,其生活方式要与先祖桢;二是要像在世一样生产、生活;三是会惦记儿孙,不时要回来关注。因此,孝子在为老人举办丧事时,根据亡灵的意向作出相应安排。洗面沐身、梳头(或剃头)、换上新衣裤(或裙)为的是让亡者干干净净、穿着整齐美观、有如过节走亲访友一样去会先祖。中国贵州遵义仡佬族的丧葬习俗

  【报丧送葬】仡佬族主要实行土葬。其丧葬习俗很多。死者牙齿齐全的必须敲掉一颗。老人临终时要由儿子抱着送终,多子者,一般由长子抱。老人嘴里要含一块银元,无银元的须拿一些银饰放在其手中。麻江地区的仡佬族是在老人断气后取出,凯里地区的却是在入棺后取出。正常死亡的一般要经过报丧、沐浴、小殓、入棺、祭祀、开路、出殡、抬丧、安葬、伏山、居丧等过程。

  老人落气,即刻鸣炮以示报丧。鸣炮用鸟枪或铁炮,现在多用鞭炮。炮声一响,寨子里知道老人寿终了,纷纷来帮忙。即刻组织一伙人分别到各地去通知死者的亲朋好友前来吊丧。亡者若是女性,必须提前通知舅家,舅家人到后,才可以安排丧事,舅舅不到,不得安葬。在凯里的大风洞、炉山一带,去亲朋好友家报丧的人,进家时要先到水缸舀一瓢水喝后才可以说话。

  人死后要用柏枝和茶叶煮水擦洗身体,男性要剃头、修面。女性要修指甲、梳妆。为死者沐浴完毕,就换上寿衣、寿裤、寿祙、寿鞋。仡佬族男女的寿衣均为长衫,但只能穿单数,一般为三件、五件、七件,极少有十一件的。如果有棉衣的,要把心脏部位的棉花取出,或挖一个洞。还要为死者包寿帕或戴寿帽。穿戴完毕,用木板架一张床,按男左女右停放在堂屋的一侧,称为“上柳床”。这时死者面部用纸钱盖着,两手握着纸钱,死者家人每隔一两个时辰就去换死者手中的纸钱。中国贵州遵义仡佬族的丧葬习俗

  棺木停放在堂屋的正中,由仡佬族鬼师择时辰入棺(在杂居区也有请其他民族的巫师的主持丧葬法事的,这些巫师在当地被称为先生)。死者有几个儿子,就要在棺底垫上几张白布,称为兜单布,然后将尸体移入棺内,死者头靠神龛,脚朝大门。安放好后,再用灯草、白曱纸、纸钱以及木炭放在尸身两边,防止尸体晃动,同时起到吸潮的作用。在麻江的部分仡佬族村寨将儿媳做的、亲族送的盖单布盖在尸身,称为上盖。要按先主后客,先大后小的顺序盖上盖。每盖一床都要由一长者大声告知死者是谁送的。上盖只盖到死者胸口处,有的地方还将盖到胸口处的盖单撕去一个口子。每一床上盖都要剪下一条细布退给送盖单的人。在凯里的大部分仡佬族村寨,老人的寿衣和上盖都由女儿制作。入棺时要防止其他金属特别是铁类掉入棺内。入棺后将棺木盖上,在灵柩下点上“地龙灯”,鸣炮,这时死者的女儿、侄女以及媳妇放声痛哭。

  仡佬族丧葬中的上祭与汉族相差不大,凯里地区仡佬族仪式还相当隆重。在上祭前要制灵牌,也叫“点祖”,即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作为“大宾”,“大宾”用针刺破孝子的手指,取血拌朱砂点在灵牌上并唱祝词,孝子举灵牌安放在神龛上。上祭分为家祭和客祭。家祭是死者的儿子、媳妇、女儿以及孙辈、重孙辈对死者进行祭祀的仪式,祭品主要有一桌浑的和一桌素的(糖果点心)供品,先由亲族中一人唱读悼词(内容以歌功颂德为主),再由司人喊唱指挥祭拜者上香行三叩九拜之礼。客祭形式与家祭一样,祭品由客人带来,没有带的可以折钱用主人家的。客祭先从女婿家开始,女婿需要拿一头宰杀并剐好毛的猪和一只羊来上祭。女婿上祭完后,其素供品会被其他客人哄抢而去。

  做完上祭的当晚,巫师用“木佬”话进行“开光” (很多地方都已不会说“木佬”话,改用汉语) ,用狗头或猪头或鸡头放在灵柩旁作为开路的供品,巫师手持长刀一把,一边挥舞一边念开路词。开路词的内容很多,主要是引导死者寻找到归宗之路。一部开路词念完需要八九个小时。

  出殡时间一般是在拂晓前,孝男孝女以及至亲身着槁素到棺前瞻仰,再次为死者整理遗容,然后盖紧棺盖,亲人痛哭,称之为“清棺”。有的地区的仡佬族有使用内外两层棺木的,因山高坡陡,外棺较重不便抬丧,出殡时就只抬内棺,到安葬时才清棺。发丧吉时一到,孝子穿纸缠的草鞋,腰拴白纸缠的草绳,披麻戴孝,手拄二尺丧棍在门前跪候,巫师念词,一斧打在棺盖上,立即吹灭“地龙灯”,撤出灵堂,将灵柩抬出大门外停放在两根长凳上。出殡时忌灵柩碰着门枋和门杴。

  仡佬族老人死后,门楣上要贴“当大事”三个大字,对联有如“手执竹杖(母亲为“桐杖”)三冬冷,身披麻衣五更寒”等字样,都用黄色纸书贴。并以白纸3寸宽尺余长的条幅贴于大门上和“香火”上。亡者停于堂屋右侧地上,亡者先是头朝外脚朝内停放,更衣后才脚朝外停放。脚前点一盏桐油灯;白纸覆面。身上盖着白底红面的“老被”。以长女婿所送的“幛”作为“陪灵幛”(或称“背灵幛”),置于“灵堂”之上。其幛长约丈余,宽约5尺,布上直书,“泰山其颓(岳父)、”“驾鹤归西(岳母)”等字样。亡者之女或干女、姑表亲也要送幛送老被。其老被是特制的,白布为底,红布为面,内夹一层薄棉,长约5尺,宽约3尺。一般的至亲、好友晚辈也都送幛。其幛以白布7尺作成,粘贴黄纸一幅,上书奠词及送幛者与亡者的亲缘关系,使人一目了然。这些幛布悬挂或支撑于丧家庭院之中,使场面显得庄严而肃穆。丧家对送幛的亲友都要开发“孝帕”。其孝帕为白土布,长 5尺宽1尺,一般发夫妇,如有子女则见人各发1条,大都包在头上显得一派白色。有钱人家还要“开普孝”,凡送礼的、治丧的、唱孝歌的、做厨的等,都要发孝帕布。

  仡佬族有择地而葬和不择地葬之俗。县东石固乡公鹅一带仡佬族不用“先生”勘测葬地,而是在索定范围之内,由自家主人将锄头往后丢,在锄头落点处打井;如果打不下去又丢锄头。其原因自己是“地盘业主”,随处皆吉。并且下葬不“买山”,送葬不丢“买路钱”。仡佬族出殡,要制作“灵轿”和“全龙幡伞”,灵轿篾编纸糊呈宫殿形,顶部飞檐翘阁,正面开三门,中供亡人灵位,两旁置纸人,“金童、玉女”,纸扎“金山银山”,出殡时由二人抬着行走,安葬后由亲子护送回家供奉。“全龙幡伞”已经减化,但是“旺山钱”却是不可或缺的。其“旺山钱”高约丈余,一尺左右的篾圈十余个,并用鲜红色或黄色的铜钱形纸条密密扎扎在上下连接,其中用一根长竹竿支撑,上有宝盖,通身形如长龙,出殡时由一人扛着行进导前,安葬后火化。中国贵州遵义仡佬族的丧葬习俗

  要请强劳力的16人组成“八大行”,负责抬灵柩上山,并打井安葬。出殡时,有专人负责扛旺山钱、火焰包、抬灵轿、举布幛(每人举一幅),敲锣钹(有的地方却敲打花灯的“长路引”、“扑灯蛾”等点子)。女婿腰缠白布(腰孝),未婚女婿的腰孝则是红布,负责扶灵柩安全抬着走,其子女儿媳及孙辈皆穿重孝服装,由旁人搀扶着走在灵柩之后,边走边哭。后面则跟着很多送葬的人们,送到郊外而散。

  【奇特“盖灯打绕棺”】“盖灯打绕棺”之俗如今仅流行于部分乡镇农村。较有财力的丧家,在唱了两夜孝歌之后,请“先生”(道士)来主持“打绕棺”仪式。

  丧家将“亡人”入了棺,木板封盖之后,灵柩放置在堂屋中央。“先生”及其弟子们在棺上摆设了十二殿闫君牌位,并设明灯、疏文、净茶、礼品等物;又在棺木四角插上“东青”、“南赤”、“西白”、“北黑”以及“中黄”五方之位。

  凡是“孝家”的孝子贤孙都要到场,身穿白色的孝衣孝鞋。孝帕布封住头顶,颈后用麻捆住,长长地拖于身后;头上还要用篾箍固定着,箍上吊着三四个棉球悬于额前面颊。由于打绕棺比较罕见,往往前来观看的人也多。

  绕棺之前先要站好队,孝子中的长子手端“灵牌”,另一孝子手执“引魂幡”,其余孝男孝女、紧随其后。“先生”手敲金钹叮当响,念起了长串的“赞叹词”。大意是赞颂“释迦佛祖”、“观世音菩萨”、“大孝之人木莲真者”。叙述“木莲真者”为了寻找娘亲,不辞路遥,苦奔灵山。佛祖见其孝心可嘉,赐给他袈裟银杖,明珠二颗。“明珠照亮黑暗狱,锡杖打开铁围城,于是来到地府受到闫君们的礼遇,从而救出母亲 “脱离苦海,早登仙界”。接着,“先生”按“天地君亲师”五个字,各发表一番赞叹词。如“天,天,天,天高万丈起祥烟。日月并星斗,闪电与雷神。早早蒙护佑,务必报天恩。念,报答天恩!接下去叹“地、地、地”、“君、君、君”等。叹完后火化“疏文”,开始绕棺。

  绕棺时“先生”走在前面,手敲铙钹,边敲边唱边舞蹈。随后是他的两三弟子,有人吹海角,有人抛击小锣,有人打小钹、摇铃当等。再后是手持“灵牌”、“引魂幡”孝子以及孝孙、孝女们,队伍拉得很长,时舞时停。“先生”要唱“叹四门”、“叹人生”。如绕到“东青”方位,便唱“叹东门”。“太子(指释迦牟尼)游玩到东门,看见老人在前行。腰驼背又曲,牙齿不沾唇,足软难行走,头发白如银。(唱)太子一见心烦恼,如何躲过这老人!--南无大孝释迦牟尼佛!”中国贵州遵义仡佬族的丧葬习俗

  随即绕了一圈,唱“叹南门”,太子躲病人;又绕了一圈,“叹西门”,太子躲死尸;又绕一圈,“叹北门”,太子喜欢僧人;又绕一圈“叹中门”,太子觉悟到“生老病死之苦”,于是“雪山顶上去修行”了。接下来“先生”又唱“叹人生”、“似风”、“似花”、“似雪”、“似月”。每一“似”都有一段唱词。此时“先生”不再停住,一直唱舞下去。

  “先生”的舞蹈动作多种多样,有“单卷草”、“双卷草”、“夹泥巴桩”、“膝上栽葱”、“犀牛望月”、“金猫捕鼠”、“古树盘根”、“岩鹰展翅”、“鹞子大翻身”等。他的弟子们一面敲打打器,一面摩仿他的舞姿在跳;跟在后面的孝子、孝孙、孝女们也跟着舞了起来。由于舞者动作变形,各舞各的,常常引起观者哄堂大笑,笑家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的“孝家”了。 

上一篇:中国传统祭祀扫墓中的禁忌 下一篇:“墓地房地产热”严重

相关推荐:

评论(共0条)


最新评论